陇南:“减负添彩” 新风蔚然

陇南 更新于:2025-05-20 16:24
  • 军人情未了
    “5•20”是一个充满爱意和幸福的日子。今天,武都区举行“幸福联线•情定万象”集体婚礼,设置集体宣誓、传统中式仪式、领导证婚等环节,为新人打造简约而庄重的婚礼体验,以实际行动响应婚俗改革。

    “520集体婚礼”是武都区着力打造的婚俗改革“新名片”,今年已是连续举办的第三年,去年的活动现场26对新人及4对金婚、银婚夫妇在市民群众的见证下收获幸福,有力倡导了文明新风,弘扬了健康的婚恋观。

    近年来,我市将治理高价彩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突破口,各县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,通过举办集体婚礼、建设礼宴中心、制定村规民约等举措,倡导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扎实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工作。

    自2018年,围绕《陇南市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》持续组织开展各项整治工作以来,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17.1万场次,3289个行政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,9县(区)彩礼标准全面控制在6万元以下,婚事简办、文明婚俗渐成社会新风尚。

    家住徽县城关镇先农街的杨女士,在今年3月儿子结婚时主动退掉酒店的30桌酒席订单,改在社区举办婚礼。

    “这样形式简单又省钱,花费不超过3万元,婚礼开支大幅下降。”杨女士说。亲家车先生也说:“比起彩礼高低,我更看重女儿和女婿的婚姻幸福。”

    化俗不易,贵在因民。秉持着“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”的理念,我市整合宣传、民政、司法等多部门资源,打出治理“组合拳”:

    以县(区)为基本治理单元,实行区域共治,在全市各镇村建立红白理事会、制定村规民约、规范职业婚介、限高彩礼标准,各村推选村社干部、新乡贤人物和族长担任红白理事会人员,发挥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中的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。

    全市9县区民政部门加强对职业婚姻(媒人)的管理,实行登记备案制度,工商局加强了对职业婚介所办证管理工作,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政策解读、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,签订了从业行为的承诺书,促使他们成为婚嫁新风的倡导者、宣传者、推动者。

    同时,充分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示范引领作用。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依据党内有关法律和制度,建立起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申报备案制度、承诺书制度。完善党员、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,严格落实党员、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,督促党员、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、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,为群众作表率。

    把推进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作为评选文明家庭、五好家庭、最美家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,积极引导群众在“积分超市”“道德存折”等品牌示范活动中,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。

    在康县,前不久刚刚结婚的曹娟、李玉强夫妇就选择用“公交车”婚礼取代了传统的酒店宴席,让婚礼回归“礼”的本质,更好地见证爱情、记录幸福。

    “公交车又大又宽敞,我们和亲友们都在一辆车上,没有距离感,热闹又亲密,我觉得很浪漫,也很幸福!”新娘曹娟说。

    “这场‘公交车’婚礼全部是我媳妇的想法,一开始我想的是按正常的婚礼举行,找车队、请司仪、主持啊,但我媳妇说,花钱多不说,还没新意,我俩的性格呢,也应付不来那么多的环节!听她这么一说,我也被说服了,选择尊重并配合她。”新郎李玉强说。

    移风易俗,是破除陈规陋习,更是立起新风正气。

    如今,随着我市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深入开展,青年人爱情观、婚嫁观也不断变化,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集体婚礼、家庭婚礼等新的婚礼形式正逐渐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新选择,大家都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自觉做婚事新办、喜事简办的倡导者、实践者,共同抵制高价彩礼、铺张浪费、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,文明节俭和谐的婚嫁新风尚正在吹遍陇南这片美好幸福生活福地。


    (文/记者张埥)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