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历史上,甘肃陇南有多重要?

陇南 更新于:2025-06-18 22:16
  • 妙妙屋宝贝

    在三国历史上,甘肃陇南地区虽然不像中原地区那样频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,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  1. "地理战略位置":陇南地处西北,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,历史上被称为“丝绸之路”的一部分。它连接了中原与西域,是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。
    2. "军事战略价值":三国时期,陇南地区是魏、蜀、吴三国争夺的焦点之一。魏国为了控制西域,多次派兵经陇南西进。蜀汉诸葛亮北伐时,也曾多次经过陇南,试图夺取关中地区。
    3. "经济地位":陇南地区资源丰富,农业发达,是三国时期重要的粮食产地。对于三国政权来说,控制陇南可以保障粮食供应,稳定后方。
    4. "民族融合":陇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,三国时期,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得到了体现。这种民族融合对于三国时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    5. "文化影响":陇南地区在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得到了重视。许多著名的文学家、军事家、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,如诸葛亮、姜维等。
    综上所述,虽然陇南地区在三国历史上的知名度不如中原地区,但它在地理、军事、经济、民族融合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。

    举报
  • 用户2631353374852

    要说陇南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,只要说上几个属于陇南地区的地名就可见一斑——西城、武都、阴平、铁笼山。

    这几个地方发生的战役,每一场都影响着蜀魏两国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走向。

    陇南,也就是如今甘肃东南这块地,恰巧处在西北方凉州、西南向益州,和东边的关中盆地三者交界处。

    西凉素来为羌、氐游牧族聚居地,曾是董卓、马超等西凉军阀的老巢;益州,蹲着个与曹魏、孙吴三足鼎立的蜀汉政权;而关中盆地,是蜀汉与曹魏战争聚焦的前沿。

    不言而喻的重要性,注定这块地区是诸葛亮北伐进军的首选之处。

    建安二十三年的下辨之战(陇南成县一带),是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前哨战。刘备派出张飞、马超占领下辨阻挡曹军援军,自己则带着黄忠、赵云,率主力攻打夏侯渊占据的阳平关。

    曹操自然不会坐视不管,由曹洪领着先头部队攻打下辨。

    此战,曹军直取下辨,刘备这边吴兰、雷铜二将战死,张飞只得暂时退兵。整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,但却拉开了后来汉中大战的序幕。

    蜀汉建兴六年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出祁山开局便打下了曹魏三个郡。

    然而随后的战场态势,蜀军却是两路受挫。魏将张郃夺取马谡镇守的街亭要道;斜谷方面牵制关中魏军主力的赵云,也被曹真杀退。两路魏军直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县杀来。

    西县,是今陇南下辖的西和县北部、礼县北部一带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就是在这里,上演了孤身弹琴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精彩“空城计”。

    当然真正的历史上,那场战役司马懿压根没参加。诸葛亮唯一的战果,只是带着西县千余家百姓撤退入蜀,但跟马谡、赵云的损失比起来,根本不值一提。

    第二年春天,诸葛亮又派陈式攻占武都、阴平二郡。

    武都郡郡治在下辨,之前说了,下辨也就是今天的陇南市成县一带。而阴平郡在陇南文县西北。

    武都正好处在曹魏所占西北各郡中间,诸葛亮得武都,意在夺取一处进一步攻占陇南的前沿桥头堡。但攻占阴平的目的却正好相反,阴平是汉中盆地门户,曹军占据该地,犹如掌握着攻入汉中的主动权。

    所以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,可谓是攻守兼备,战略目的是要取得对曹魏作战的主动权。说白了就是我蜀国出汉中打你曹魏很方便,但你曹魏想进入汉中打我蜀汉可就没门了。

    诸葛亮死后,姜维主持蜀汉北伐的军事行动。

    其中有一场铁笼山之战,姜维设计把魏军统帅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,断绝所有进山的水源和粮食,逼得司马昭差点绝望自杀。据说作为交战地的铁笼山,就位于陇南境内礼县南。

    此后,挨过了诸葛亮六出祁山、姜维九伐中原的曹魏,举钟会、邓艾、诸葛绪三路大军反攻蜀汉。

    当中邓艾一路,趁姜维主力和钟会对峙于四川盆地的门户剑阁关,带着几千几千精兵,从山高谷深、极难行走的阴平小路进入益州腹地,出其不意地端了蜀汉政权的老窝成都。

    邓艾之所以成功,前提是地处陇南的阴平郡握在了曹魏手中,蜀汉丢失这一重要门户,这才埋下了战败灭国的后患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